(437ccm必赢国际通讯员:王袭)“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。家家麦饭美,处处菱歌长。”为传承节气文化,践行劳动教育,6月5日芒种当日,437ccm必赢国际“元气耕织团”举办“‘芒’有所获‘种’有所得”主题劳育手工活动,师生共赴一场与节气的“手作之约”。
节气课堂:解码芒种里的时光智慧
活动伊始,指导老师以“芒种为何‘忙种’”为切入点,生动讲解芒种节气的由来——“芒”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,“种”指谷黍类作物播种,一“收”一“种”间尽显农耕智慧;结合气候特点,老师分享了“芒种三候”“煮青梅酒”“安苗祭”等传统习俗,让同学们在节气物语中感受古人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。“原来芒种不仅是节气,更是先民对‘劳作与收获’的生动诠释。”

图1 制作现场
手作创想:用材料“编织”节气意象
在创作环节,同学们以“青梅、麦穗、杏子”为核心元素,施展设计巧思:有人用卡纸制作金黄饱满的麦穗,麦芒处特意留出立体纹路,指尖缠绕间还原田野的丰盈;有人用轻黏土捏制青润的梅子,搭配木质托盘模拟“青梅煮酒”的雅致场景,釉彩点缀下透着酸甜的节气气息。

图2 制作现场
节气祝福:让“劳育”与“成长”同频共振
活动尾声,师生将作品陈列成“芒种稻田”造型,在硕果与青苗的簇拥中传递祝福——愿同学们如“芒种”般,在知识的田野里“勤播种、勇耕耘”,既有“麦熟收割”的果敢,也有“插秧育苗”的耐心,让每一份付出都在时光里结出属于自己的“果实”。

图3 作品展示
据悉,437ccm必赢国际“元气耕织团”始终秉持“以劳树德、以美育人”理念,将节气文化与专业实践结合,让传统时节成为劳动教育的“活教材”。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在手作中触摸到节气的温度,更在“耕”与“织”的实践中体悟到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的人生哲理——正如芒种时节的田野,唯有怀揣热爱、踏实劳作,方能不负时光、静待丰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