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服装学院“红色绣花针”民族团结实践团陈坊村“三下乡”实践纪实

发布时间:2025-06-27点击量:

437ccm必赢国际通讯员:王袭初夏的抚州资溪县陈坊村,微风拂过,稻田泛起层层绿波,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。2025年6月26日,江西服装学院“红色绣花针”民族团结实践团怀揣着青春的热情与担当,从校园机房、版房踏入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,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于乡村大地书写青春华章,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。

图1 劳动现场

扎根泥土,在春耕劳作中感悟乡村脉搏

在晨光熹微的稻田里,当地村民化身“农耕导师”,通过现场示范和细致讲解,向实践团成员传授插秧技巧:“秧苗间距要均匀,入土深度要适中,手腕发力才能插得稳。”老农的叮嘱让师生们对农耕的严谨性有了深刻认识。随后,实践团师生纷纷挽起裤脚、赤脚踩进泥泞的水田,在泥水中开启插秧体验。指导老师以身作则,在与泥土的亲密接触中,成员们深刻体会到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真谛,也对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致以最崇高的敬意,更明白了食物的来之不易,坚定了要珍惜粮食、尊重劳动的信念。尽管汗水混着泥水浸透了衣衫,成员们仍默契配合、干劲十足,嫩绿的秧苗在田间次第排开,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。

图2 劳动现场

专业赋能,用艺术笔触点亮乡村角落

午后,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光影,实践团稍作休整后,便带着丙烯颜料、画笔等绘画工具,在略显陈旧的墙面上开启“美化乡村角”行动。这些墙见证了村庄的岁月变迁,却因时光的打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,而今天,它即将在实践团成员手中重焕生机。团队指导老师更是亲自上阵,大家以丙烯颜料为“调色盘”,以画笔为“绣花针”,将卡通动物、民俗文化元素与乡村特色相结合,通过精准的线条勾勒、灵动的色彩搭配,让原本斑驳的墙面变身童趣盎然的艺术角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小胡感慨:“在机房绘制服装效果图时追求精致,而在乡村墙绘中更要考虑与环境的融合,这是专业实践的全新挑战。”“这些画让村子变得更漂亮了,孩子们肯定喜欢!”路过的村民欣喜地说。墙绘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,更将艺术之美融入村民日常生活,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。

图3 绘制现场

图4 绘制成果

初心如磐,青春力量书写时代答卷

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陈坊村的田野与墙绘上,为期一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江西服装学院“红色绣花针”民族团结实践团的成员们,从熟悉的机房版房走向广阔的田间地头,在与村民的同劳共作中,磨砺了意志,增长了见识,提升了专业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,也用青春的力量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气象。他们深知,乡村振兴是一场漫长的征程,而他们愿以此次实践为起点,持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,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,将“红色绣花针”的精神深植于乡村大地,续写更多精彩篇章,助力更多乡村实现美丽蜕变与发展振兴。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