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437ccm必赢国际通讯员:康亮)6月6日至8日,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进行。本次大赛以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为主题,由共青团江西省委、省教育厅、省社科院、省科协、省学联联合主办,东华理工大学承办。经过层层选拔,我院“宠爱服饰-一种耐磨装置及测试方法”项目,荣获科技发明制作B类三等奖,实现我院在此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!

图1 喜报
项目名称:《宠爱服饰-一种耐磨装置及测试方法》科技发明制作B类(三等奖项目)
指导老师:吴凡、孙肖肖、蓝岚
团队成员:刘浴芳、曾紫灵、王维真、刘可、揭意凡、乔子鸣、严俊豪、马文颖
该项目聚焦宠物服装技术领域,旨在系统性解决现有产品在耐磨性能、标准化测试手段及包装设计方面的技术短板。通过创新性研究与实践,优化宠物服装的结构设计、材料选择及性能测试方法,同时提升包装的保护性与品牌化水平,构建覆盖设计、材料、测试及包装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。
自本届赛事启动以来,学院在师生中广泛动员、深度挖掘,共征集校赛作品10余件。学院领导高度重视,多次召开会议研讨,指导竞赛工作。后续,学院将进一步培育打磨作品,力争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取得更好成绩。
学生心得:
23服设专升本3班刘浴芳

图2 项目成员
得知获奖时,激动与感慨交织。从选题一路到省赛,这段历程是学术试炼,更是自我重塑。选题时我们在海量信息中锚定现实需求,用数据验证可行性;备赛时团队分工明确,曾因数据异常通宵排查,却在漏洞中迅速调整。比赛中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、拆解案例,终获突破。这段经历教会我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,在高压下平衡节奏。挑战杯的精神将化作灯塔,让我在探索之路上持续突破。
23服设本科7班曾紫灵

图3 项目成员
团队以宠物服饰项目获省三等奖,让我深悟团队协作的力量。针对市场款式单一、功能不足的痛点,我们走访20余家宠物店、发放500份问卷,锁定安全材质与个性化需求。研发时设计组绘制百余张草图、材料组测试30余种面料,还邀请宠物主人带宠物进行试穿改良。我负责的PPT以“问题-方案-成果”逻辑呈现,通过动态图表与实拍图强化表达。这份荣誉让我学会将创意落地,未来将深耕领域,期待更多同学加入创新实践。
24服设本科2班乔子鸣

图4 项目成员
作为大一学生参赛,忐忑化为动力。团队协作是最大收获:不同专业成员从各执己见到达成共识,实验室的彻夜测试、车间的生产调研,让我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。我们走访企业、发放问卷,从生产细节中找到材料优化突破口。挑战杯不仅是竞赛,更是成长课——它让我学会直面挑战,在合作中提升专业能力,这份勇于创新的精神将伴我前行。
23服设专升本3班刘可

图5 项目成员
获奖是长期积累与精心准备的结果。选题时我们围绕社会热点反复推翻思路,深入调研企业与文献;分工中团队包容互助,在挫折中相互鼓励。备赛时遭遇的技术难题,让我学会从失败中复盘。这段经历教会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,培养了创新思维,更让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。挑战杯是新起点,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践行青年担当。
22服设本科5班揭意凡

图6 项目成员
项目获奖让我体会到:创新源于用户需求。我们针对宠物服饰痛点,走访20余家门店、发放500份问卷,用调研数据支撑产品设计。团队分工中,设计、材料、工艺组各司其职,在试穿反馈中不断优化。这份荣誉激励我将创意转化为实践,未来将深耕领域探索新技术。也希望更多同学加入“挑战杯”,在协作中收获成长与友谊。
23服设专升本3班马文颖

图7 项目成员
从选题到省赛,每一步都凝结着思考与汗水。备赛中,我们以批判性思维拆解问题,在高压下平衡时间,在竞争中保持专注。团队曾为数据漏洞通宵调整,却在协作中高效解决。挑战杯教会我“勇于探索、追求卓越”的精神,这份经历如灯塔照亮前路,让我在未来以创新思维创造价值,让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。
23服设本科17班严俊豪

图8 项目成员
参与挑战杯竞赛的经历,是我成长路上最深刻的一课。从项目构思到省赛角逐,这段旅程充满艰辛与收获。团队协作是成功的关键。成员们各展所长,有人负责数据分析,有人擅长文案撰写,有人承担外联工作。尽管因专业背景差异产生过分歧,但通过定期沟通和明确分工,我们学会了相互理解与配合。备赛冲刺阶段,大家放弃休息时间,白天做实验、跑调研,晚上熬夜修改材料,在相互鼓励中共同前进。
未来,学院将以省赛突破为青春新航标,深植"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"的育人内核,锚定国赛攻坚坐标。整合行业资源与学术力量,让设计学子的创意火花在更多的舞台绽放。这不仅是向更高赛事等级的冲刺,更是以青年创新实践为笔,在建设国际知名服装院校的蓝图上,续写属于江服人的青春注脚——让每一份挺膺担当的热血,都成为推动中国时尚产业升级的鲜活动能。